推广 热搜: 酒水  歌曲  礼光  系统  ktv  方案 

重庆KTV夹缝中求生存 去年有近20家关门或转让

   日期:2015-03-02     来源:信天网络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浏览:1354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昨晚,日月光楼上的欧派KTV大门紧锁,处于停业状态。 重庆晨报记者李斌 摄转播到腾讯微博较场口得意世界,仍有KTV在挂牌营业,也


昨晚,日月光楼上的欧派KTV大门紧锁,处于停业状态。 重庆晨报记者李斌 摄

 

转播到腾讯微博
重庆KTV夹缝中求生存 去年有近20家关门或转让

 

较场口得意世界,仍有KTV在挂牌营业,也有些KTV门店换招牌了。
 

KTV,曾经是不少70后、80后首选的休闲娱乐方式。当年,邀约好友去KTV唱两嗓子,是一种时尚。如今,在主题吧、电影和互联网的冲击下,KTV客户群被多方分流。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,去年,重庆有近20家KTV门店关门或转让。

重庆的KTV行业到底现状如何?连日来,重庆晨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
现实很残酷

重庆一年有近20家KTV关门或转让

一周前,32岁的李凡和朋友吃完饭打算去KTV唱歌。“你猜怎么样?连去两家,都没唱上。”李凡说,他们的第一站是江北的透明时空,被告知已经停业,再打算预订解放碑欧派KTV时,朋友中有人悻悻地说了句,“早关门了。”

跟李凡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少。1981年出生的蒲伟毕业于音乐学院,工作之余最大的娱乐就是去KTV练歌。在他的印象中,最近两三年关门的KTV确实不少,里面不乏老牌的大型KTV,除少数几家早已坐稳市场和新进入重庆的高端品牌KTV外,多数KTV的包房上座率并不理想。

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业内人士的证实。连日来,晨报记者走访了多家曾在业内有一定名气,但已停业的KTV,门店位置多已转向经营。

位于江北洋河路上的透明时空KTV,因为44间包房风格各异,占地1800平方米,曾是不少年轻人聚会的场所。现在,这里正在经营的是一家会所。“刚开业时劲很足,里面装修得像皇宫,但后来生意并不理想。”附近商户介绍。

在渝中区日月光购物中心,3楼曾是一家投资上千万的KTV。前日下午,晨报记者再次来到这家KTV时,虽门头还在,但大门已锁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这家KTV曾停业装修过一段时间,重新开业后生意仍不理想,去年底彻底停业。

据业内不完全统计,最近几年,KTV行业关门或转让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去年,重庆有近20家店关门或转让。

近期,关于另一家老牌KTV要退出市场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,令不少KTV门店负责人感叹,“KTV行业的春天,什么时候可以回归。”

曾经很辉煌

100%的上座率,一年增加四五十家

业内留恋的“春天”,是2000年前后。当年,KTV在重庆兴起,掀起大众娱乐的新时尚,承载了不少70、80后的生活记忆。

李一峰在重庆KTV行业从业多年,见证了KTV行业最鼎盛的时期。“大约在1987年,卡拉OK从国外引入台湾,在那里被创新演变成了KTV。1998年,钱柜进入上海,成为公认的大陆第一家KTV。”李一峰说,钱柜在上海火了后,重庆市场反应很快,1999年,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KTV开业,地址就在娱乐中心——得意世界。
 

这家KTV的名字,很多人至今仍记得:银河璇宫。“刚装修完时,简直就是金碧辉煌,地面、墙上全是进口大理石,包房很大,也很气派。当然了,消费也不低。”李一峰回忆,银河璇宫改变了很多人的娱乐习惯。当年,电脑选歌是个新鲜事物,一改翻歌本写点歌单的卡拉OK历史,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有消费实力的中年人。去银河璇宫唱KTV是件很有面子的事。

100%的上座率,有时到了深夜还要翻台。遇上逢年过节,李一峰还常会接到朋友的电话,托他帮忙预留个包房,“我们在里面上班,经常能碰到港台明星来耍。”

2002年起,量贩式的KTV开始陆续进入重庆市场。“他们把KTV的包房变成大小不一的形式,接受不同消费习惯的人。”李一峰说,1999年到2004年,是重庆KTV行业迅速扩张的几年,处于鼎盛期,“KTV门店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,最多时一年增加了四五十家。”

在此期间,钱柜也进驻重庆,后来它也成为最早退出重庆市场的知名KTV门店。
 

压力有多大

成本居高不下,大多数上座率不理想

“当年,KTV吧员的感觉是,有切不完的果盘,接待不完的客人,生意好得不得了。”董如君是欢乐迪解放碑王府井门店的副经理,他回忆,2009年,量贩式KTV的利润还不错,每个包房的单笔消费维持在600元以上,上座率达到85%左右。

变化出现在2009年。比较一致的说法是,电影市场、主题酒吧的兴起,人们的娱乐方式多样化,多种因素陆续作用于KTV行业,令从业者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。2010年,多个大型团购网站在重庆建站,KTV行业打起价格战。

董如君的感受是,有了团购和互联网,可以网上比价,谁更便宜,消费者一目了然,消费者们也越来越理性。

“过去,KTV是高档消费,现在?价格低得让我们甩脑壳。”解放碑一家高端KTV门店的负责人说,对于高投入的高端店,是经不起打价格战的。也就是这个原因,2010年后,行业发生了剧变:走向微利市场。

2013年初,盛极一时的银河璇宫宣布停业。

多位KTV业内人士表示,行业风光不及当年,已是不争的事实,大多数KTV在盈亏平衡线上徘徊,日常上座率在40%—60%浮动。赚钱的KTV也有,但是是少数。

当然,也有市场定位不准的因素。李一峰先后供职过三家KTV,其中两家停业,一家转向经营。他说,它们先后停业的原因几乎一致。

KTV店铺占地面积较大,又常驻扎在商圈附近,租金高,近年来,用工成本上涨,导致利润下降。娱乐业态多样化,也对KTV客户分流严重。此外,政府对三公消费的严格控制,对高端KTV影响明显。

互联网对KTV受众的分流也很明显,唱吧等唱歌软件也改变着传统KTV市场的格局。数据显示,唱吧2012年5月正式发布,3天便登上App Store免费金榜top10,目前用户量达1.7亿。

出路在何方

拼服务抢90后市场,KTV正悄然转型

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KTV的下午时段,发现顾客多以60后的退休群体为主,每个包房的费用在30元左右,有KTV甚至开价10元欢唱一下午。
 

董如君说,冷门时段低价揽客,已是行业内通用的一种方式,算上空调、人工等费用,基本上是笔亏本的生意,“这样做,一是赚人气,二是赚口碑和回头率,各KTV门店都在努力探寻出路。”

KTV门店的出路,还包括主题式装修的分流和打美食牌。2011年,台北一家大型KTV入驻重庆,将厨房餐饮的概念引入KTV,“过去来消费的,大多是去超市买点饮料、果盘,但是现在来KTV唱歌,可以完成的消费越来越多。重庆人最爱吃的烧烤、麻辣小吃、糕点,来开生日派对的,甚至可以现场给你做生日蛋糕。”重庆欢乐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培训部经理胡伟表示,“打价格战,最终只能两败俱伤,目前,越来越多的KTV门店意识到,要存活下去,必须转型,在拼服务方面下功夫。”

80后的消费者被分流后,如今,90后成为KTV行业争抢的主要消费群体。“相对过去,来KTV玩,很多人一掷千金,要的就是花钱的快感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人们的消费越来越理性,90后更懂得运用网络获取更实惠的服务。”胡伟说,KTV行业的竞争,最终将会是服务和细节的比拼,新生代的消费群体,更在乎消费时的感受。

“尽管现在整个行业的压力比较大,但经过10多年的培育,重庆有很大一部分喜爱唱歌的消费群体。”渝中区娱乐协会会长胡小毅表示,不可否认,KTV行业受到人们娱乐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冲击,风头早已不如当年,但重庆的KTV行业仍有市场。

胡小毅说,整个行业的经营者们也常聚在一起讨论出路,除了针对市场做创新转型,高端和大众消费群体的分流、拼服务外,大家一致认为价格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。“曾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,给每个包间设置最低消费,60元是公认的一个底价,但想把它在市场上变为现实,道路艰难。”

消费者说

年轻一代耍事更多了 KTV已不是娱乐的首选

70后冯坤说,前些年,吃完饭去KTV吼两嗓子是不少人的首选。“第一次在电脑上点歌,我觉得很时髦,接待外地朋友,吃完饭后干啥?绝对是去KTV唱歌,氛围好,有档次。”当年,完胜卡拉OK厅的装修和音响效果,令KTV风靡一时。

以前,做婚庆策划的80后冉伟,每两周都会去一次KTV,唱得满头大汗才罢休。不过现在,他忘了从啥时候开始就很少去了,健身房和电影院占了他不少的休闲娱乐时间。他说,除非是同学聚会或朋友生日,否则一年也难去一次KTV。

重庆师范大学外的量贩式KTV,曾是85后李杰大学时常光顾的地方,工作后,她很少出入KTV,不过朋友聚会时,KTV还是她的首选。去年,李杰到解放碑上班,去KTV的频率增多,原因是多家KTV搞的促销诱人,15元左右就能吃到套餐,不仅便宜,环境也不错,“吃完饭,我们可以免费唱歌,如果休息,还有定时叫醒服务。”

90后李雪不时也会去KTV唱歌。她说,朋友大多有固定去的场所,她们最看重的两个元素,是主题式的装修风格和音响效果。但平时,她更愿意去玩玩密室游戏,或自娱自乐玩“唱吧”,在朋友圈分享一下歌声。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 王珊 实习生 陈婵 报道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
 
 

关闭

关闭